日文的「原因」和「理由」差在哪? 什麼時候用「原因」? 什麼時候用「理由」? 我想這是很多日文學習者都搞不清楚的。
因為在日常對話中,就算用錯也能夠傳達意思。但用錯日本人還是會感覺到有些許的奇怪(但不會特別糾正你),因此今天就來告訴大家「原因」和「理由」的差別。
「原因」和「理由」差在哪?
我會拆分成幾個步驟來說明,大家就照著順序一步步看下去吧!
Step1.「原因」和「理由」各自的意思
首先我們先透過日本的字典來了解這兩個單字個字的意思。
原因(げんいん) :
「ある物事や、ある状態・変化を引き起こすもとになること。また、その事柄。」(引用至 : weblio辞書)
翻譯 : 造成某個事物、狀態發生變化的因素。又或是那個因素本身。
個人的白話文翻譯 : 因某些因素而產生出的某個結果,而影響某個結果的誕生關鍵就是「原因」。
理由(りゆう) :
這邊我列出兩個常用的意思
1.物事がそうなった、また物事をそのように判断した根拠。わけ。子細(しさい)。事情。(引用至 : weblio辞書)
翻譯 : 事物變成那樣、或是事物為什麼會變成那樣的判斷依據。理由。細項。事情。
個人的白話文翻譯 : 因為什麼而造成某個結果的發生,這裡的因為什麼就是「理由」。
2.いいわけ。口実。(引用至 : weblio辞書)
翻譯 : 藉口。
看完還是一頭霧水我知道,但先了解各自的定義也是重要的。請不要放棄繼續看下去!
Step2.「原因」和「理由」各自給人什麼樣的感覺?
這邊指的感覺是指,當你在說話時使用「原因」或「理由」時,分別會給對方什麼印象。
以下是我的整理,大家可以把下面的內容當作是使用「原因」還是「理由」的判斷參考。切記是「參考」而已,不是基準!因為語言是會隨著時間、當代的使用習慣、使用者本身的感覺而有所變化的。
原因:
- 通常跟說話者的自我意識無關 (自己不能控制的)。
- 通常用在不好的結果上。
理由:
- 通常跟說話者的自我意識有關 (自己能控制的)。
- 在好的事情、不好的事情或是一般的事實陳述上都可以使用。
- 根據使用情況,會給人負面的印象,類似中文的「藉口」。
對於什麼時候使用「原因」、什麼時候使用「理由」有初步的概念後,接下來請看下一步驟的例句。
Step3.實際應用的例句
情境1 : 幼稚園的女兒詢問媽媽為什麼會選擇嫁給爸爸
※女兒放學回家後,馬上跑去廚房找媽媽
女兒 : 「ママ~どうしてママはパパと結婚したの?」(媽媽~妳為什麼選擇和爸爸結婚 ?)
媽媽 : 「どうしたの?いきなり」(怎麼突然問這個?)
女兒 : 「今日の授業で、先生が「皆さん、将来自分はどんな人と結婚したいですか?」と皆に聞いたから」(老師今天在課堂上問大家 : 「小朋友們,自己將來想跟什麼樣的人結婚呢 ?」)
媽媽 : 「なるほどね!うん…結婚する前に、パパはいつも美味しい料理を沢山作ってくれていたから」(原來如此! 嗯…因為你爸爸結婚前總是會煮很多好吃的東西給我吃)
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得知,媽媽選擇和爸爸結婚的理由是「爸爸會做料理給媽媽」。那媽媽為什麼沒事會跟女兒說這些?因為「被女兒問了」,這裡的「被女兒問了」就是原因。
我們再往前推敲,那為什麼女兒會想問媽媽這個問題呢? 因為女兒在學校被老師問「自己將來想跟什麼樣的人結婚呢 ?」這裡的被老師問就是女兒會問媽媽「媽媽~什麼選擇和爸爸結婚?」的原因。
那其實女兒回到家也不一定要問媽媽,也可以問爸爸,甚至不用問這個問題也行,因為這不是老師出的作業。所以是女兒自己想知道,這裡的想知道就是「女兒選擇問這個問題」的理由。再來討論女兒為何選擇問媽媽,可以能性有很多,例如 : 爸爸因工作剛好不在家、女兒跟媽媽感情比較好…等等,不管基於哪個,這些都是「女兒選擇問媽媽」的理由。
情境2 A告訴朋友自己和男朋友分手了:
※A半夜時打電話給朋友
A : 「今電話できる?」(妳現在可以講電話嗎?)
朋友 : 「できるよ!どうしたの?」(可以啊!怎麼啦?)
A : 「昨日、彼氏と別れた」(我昨天和男朋友分手了)
朋友 : 「なに!なんの原因?」(什麼!是因為什麼原因?)
A : 「喧嘩したから」(因為我們吵架了)
朋友 : 「喧嘩?なんで?」(吵架?為什麼?)
A : 「彼氏はお金の無駄遣いがやばいから」(因為他老是亂花錢)
朋友 : 「そっか…それは確かによくないね」(這樣啊…那樣確實不太好呢)
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得知,A和男朋友分手的原因是「吵架」,至於「男朋友亂花錢」則是吵架的理由
注意觀察,如果朋友問的是 :「なんの原因?」(什麼原因?),那A的回答就會是「和男朋友吵架」;如果朋友問的是 :「なんの理由?」(什麼理由?),那A的回答就會是「男友亂花錢」。
※為什麼我例句是用「なんで? (為什麼?)」而不是「なんの理由 什麼理由?)」呢? 因為情境是跟朋友通話,用なんで更自然。
情境3 上司責罵B為什麼昨天沒交報告:
※上司在會議室裡罵B
上司 : 「昨日、何でレポートを提出しなかった?」(你昨天怎麼沒交報告?)
B : 「パソコンが壊れたので、本当にすみません!」(因為昨天電腦壞了 ,真的很抱歉!)
上司 : 「じゃあ、昨日はラインしたけど、何故返さなかった?」(那我昨天LINE你,你怎麼都沒回我?)
B : 「熱が出てしまいまして、先に寝たので、返信しなかったです」(昨天發燒,就先睡了,所以才沒回)
上司 : 「大丈夫?どうして熱が出たの?」(沒事吧?你怎麼會發燒?)
※此時根據B的回答,我們拆成兩個部分來討論。
分支1 :
B : 「たぶん最近寝不足が原因だと思います。」(我想應該是最近睡眠不足吧)
上司 : 「そっか、じゃあ、これから残業しないように」(這樣啊,那你接下來盡量不要加班好了)
分支2 :
B : 「アイスを一気に三つ食べたので…」(因為我一口氣吃了三個冰淇淋)
上司 : 「馬鹿な事をやめてください」(不要做蠢事)
這邊我們拆成三個事件來看,分別是「B沒交報告」、「B沒回LINE」和「B發燒」。
B沒交報告
B沒交報告的原因是「電腦壞了」。例句中,B並沒有提到電腦怎麼會壞掉,那我們假設電腦是自然壞掉(某個零件壞掉),並非是自己故意破壞。那麼某個零件壞掉就是電腦壞掉的原因。
※如果是自己故意把電腦砸壞搞到不能交報告的話(已被上司知道是故意的),那就會變成理由。此時就不會用「壊れた原因(壞掉的原因)」,而會使用「壊した理由(用壞電腦的理由)」。
B沒回LINE
B為什麼沒回上司LINE? B的回答是 : 「因為發燒,先睡了,所以沒回」。此時「先睡了」就是理由,那為什麼先睡了?是因為發燒,那「發燒」就是「先睡了」的原因。
B發燒
支線1 :
「睡眠不足」就是導致B發燒的的原因。
從對話中可以得知,B是因為加班,所以睡眠不足。那可以合理的推測,B可能是因為工作期限太趕之類的,導致不得不加班(並非是B自己要加到讓自己睡眠不足)。
支線2 :
「一口氣吃三個冰」就是B發燒的的原因。
這邊為什麼不是理由而是原因呢? 明明吃「一口氣吃三個冰」就是B自己要吃的,又沒人強迫他吃? 確實是B自己愛吃,但應該沒有人在已經知道自己吃完會發燒的情況下還硬要吃的吧? 所以這邊用原因會比較自然。
但如果這一切都是B的計畫的話,一口氣吃三個冰→發燒→可以不用回上司的LINE。這樣就可以說「一口氣吃三個冰」就是B發燒的理由。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有人這樣吧。 (※這個例子有點刻意,但這是為了讓大家比較好理解才這樣寫的。)
如果對Step1、2的理解較弱的話,可以直接把上述的情境記下來。
結論
透過上述的例子,我們可以發現 : 原因跟個人主觀意識比較無關,而理由跟自己的主觀意識較有關連。
※情境1的女兒是被老師問,所以自己才跑去問媽媽。女兒並不能控制老師來問自己(原因),情境2的A是因為自己受不了男朋友亂花錢(理由)。
再來就是因果關係。是什麼樣的理由造成原因,也就是先有理由才有原因,然後因為有原因才造成某個結果。因此順序應該是 :
理由→原因→ 結果
原因跟理由的差別,有的時候連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解釋,而且也有同時兩個都可以使用的情況。大家只能多聽日本人是怎麼使用的,然後自己多用。用久了,我想大家也會慢慢抓到所謂的「語感」。
如果大家看完還是有不懂的地方,那可以在下方留言發問,我會盡量在三個工作天內回覆,感謝大家!